GPT-5 生产环境下的协同编码:Cursor 对 GPT-5 的提示调优
我们很荣幸邀请到 AI 代码编辑器 Cursor 作为 GPT-5 的早期可信测试伙伴。下文将简要展示 Cursor 如何通过提示调优,充分释放 GPT-5 的能力。更多细节可参考 Cursor 团队发布的官方博客,了解 GPT-5 上线首日的集成实践:
GPT-5 正式登陆 Cursor!零基础小白也能 10 分钟上手的 AI 编程教程
系统提示与参数调优
Cursor 的系统提示聚焦于可靠的工具调用,在“输出冗长”和“自主行为”之间取得平衡,同时允许用户配置自定义指令。其设计目标是让 Agent 在长周期任务中保持较高自主性,同时忠实遵循用户给出的指令。
团队最初发现,模型输出过于啰嗦,经常附带状态更新和任务后总结; 这些信息虽技术上相关,却打断了用户的自然工作流。与此同时,工具调用返回的代码质量很高,但因过度精简而难以阅读——变量名多为单字母。为找到更佳平衡,他们将 verbosity API 参数设为 low,使文本输出保持简洁; 然后在提示中明确要求“仅在代码工具里使用冗长输出”。
编写代码时优先考虑清晰性。应选择易读、易维护的解决方案,使用清晰的命名、必要的注释以及简单的控制流程。除非明确要求,否则不要编写代码高尔夫或过于巧妙的一行代码。在编写代码和使用代码工具时,使用高冗长度。
这种“参数 + 提示”的双重设置,最终让 Cursor 得到了一种兼顾效率与可读性的输出格式:状态更新和最终总结保持简洁,而代码 diff 则足够详细、易读。
Cursor 还发现,模型偶尔会在动手前先把决定权抛给用户,导致长任务流程出现不必要的停顿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他们在提示里不仅提供可用工具和周边上下文,还补充了大量产品行为细节:例如明确告知 GPT-5 可以使用 Cursor 的 Undo / Reject 代码功能、用户的偏好设置等。这些具体信息显著减少了歧义,使模型在长周期任务中能持续自主推进而极少中断。他们发现,下面这段提示在长时间任务中表现尤佳:
请注意,你对代码的修改将以「拟议更改」的形式呈现给用户。这意味着:
a) 你的修改可以非常主动——用户随时可以一键拒绝;
b) 你的代码应当写得好、便于快速审阅(例如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名,而不是单字母)。
如果你打算采取的下一步会改动代码,请直接动手修改,然后让用户选择接受或拒绝,而不是先询问用户是否执行。
总之,你几乎永远不应该问「要不要这样做」;正确的做法是:先主动实现方案,再询问用户是否接受已完成的更改。
Cursor 发现,此前针对旧模型效果不错的提示段落,在 GPT-5 上必须经过微调才能发挥最佳效果。示例如下:
<maximize_context_understanding>
务必**全面**收集信息。在回复之前,必须确保你已掌握**完整**上下文。如有需要,可调用额外工具或提出澄清问题。
...
</maximize_context_understanding>
这一段在旧模型上效果不错,因为旧模型需要额外鼓励才会深入分析上下文;但在 GPT-5 上反而适得其反——它本就内省且会主动收集上下文。对小型任务而言,这条提示经常导致模型反复调用搜索工具,而其实内部知识已足够。
为解决这一问题,Cursor 去掉了前缀 maximize_
,并把“务必”“全面”等措辞软化。调整后,GPT-5 能更准确地判断何时依赖内部知识、何时调用外部工具,既保持高度自主又避免不必要的工具使用,整体更高效、更贴合需求。Cursor 的测试还发现,使用类似 <[instruction]_spec>
的结构化 XML 标签能提升指令遵循度,也方便在提示中跨段落引用先前定义的规则或类别。
<context_understanding>
…
如果你刚做了一次编辑,可能只部分满足了用户的查询,但自己并不确定,那就继续收集信息或调用更多工具,再结束本轮。
能自己找到答案时,优先不要向用户求助。
</context_understanding>
尽管系统提示已经提供了坚实的默认基础,用户提示仍然是实现“可操控性”的高效杠杆。GPT-5 对直接、明确的指令反应极佳;Cursor 团队反复验证,结构化且范围清晰的提示能带来最可靠的结果——无论是控制冗长度、表达个人代码风格偏好,还是对边界条件的敏感度。
特别是,Cursor 允许用户自行配置“Cursor 规则”,在 GPT-5 更强的可操控性加持下,这一功能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个性化体验。
更多建议: